2017中国社会办医暨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召开
“融合发展 共创未来”
社会资本办医正在经历一个最好的时代。在多元化办医格局已经形成的当下,社会资本办医如何抓住机遇、优化管理、迎接挑战,成为行业内从业者需要正视的话题。
2017年9月2日—3日,“2017中国社会办医暨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召开。本次论坛主题聚焦“融合发展 共创未来”,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健康界传媒、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社会办医分会等机构联合主办,论坛汇集国内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探讨我国社会办医发展和现代医院管理的路径和图景。
主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和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赵淳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北京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北大医疗产业集团CEO宋金松等进行了主题演讲。方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生玉海,北大医疗产业集团胡继东、冯岚、任甄华、孙建、范晶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社会资本办医医院代表参加了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
社会资本举办诊所在基层将大有可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健康方面的需要越来越旺盛。社会资本对大健康产业跃跃欲试,但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韩启德提到,政策应鼓励社会资本到基层去开办全科诊所。“现在很多资本都在追求建设大医院,或是收购经营困难的公立医院,但是这个过程矛盾重重,发展并不一定十分顺畅,我倒认为到基层去办诊所,是资本不错的方向。”
韩启德认为,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三甲医院,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尽管我国已出台加强全科培养的各项政策,但全科人才太少、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社会办医应到基层去寻找发展空间,开办诊所,全科服务基层百姓。
在韩启德看来,社会办医最大的问题源于优秀人才的短缺,对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推进速度需要提升。“社会办医最大的难点在于难以吸纳优秀人才,未来我们需要医护人员拥有更大的职业灵活性,让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用。”韩启德表示,虽然社会办医有诸多难题,但自身优势明显,如旧的医院管理制度惯性的束缚较少,企业文化对人员管理更加精细等,只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必然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而达到最终目标--让百姓受益。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
开拓社会办医广阔局面我们不应是旁观者
黄洁夫在讲话中提到,社会资本办医能否顺畅推进,在于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卫生行业需要形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格局,让医生自由流动,而不是无原则地多点执业,社会办医的瓶颈才能逐步被解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破除社会办医隐性的壁垒和制度上的桎梏,开创社会办医的大好局面,解决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我们不应成为旁观者,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共同开拓一个社会办医的广阔局面。”黄洁夫说。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
将出台医疗系统综合监管指导意见
2017年深化医改工作重点在于落实。梁万年在论坛上进行政策解读时透露,我国将尽快出台医疗卫生系统行业监管综合指导意见,为改革保驾护航。
即将出台的监管体系将实行全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其中会明确政府、医院,以及第三方的监管职责,这意味着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将不再是政府“一揽子全包”。“监管将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一旦发现医疗机构中存在不合理情况,相关部门会进行必要的惩戒。”梁万年说。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
长久以来,业内人士一直在抱怨政策对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医院没有一视同仁,社会资本办医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焦雅辉在发言中提到,从卫生管理部门的角度讲,政府出台的政策对社会办医不存在任何歧视,无论是社会举办还是公办医疗机构,从准入到监管都是一视同仁。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对社会办医也有相应的支持,其中支持力度最大的是深圳。
对于社会资本办医如何定位,焦雅辉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社会办医不要追求动辄几千张床位的“大而全”,而是要想办法突出自身特色,比如专科特色,实现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
北京医改新政没有要求医院自我消化药品收入损失
北京医改新政自今年4月8日启动以来备受关注。雷海潮在论坛上介绍,北京医改新政使医疗机构的基层诊疗量、技术劳动收入、可分配收入、医保保障和医疗救助力度出现了“五上升”;药费和药占比、二三级医院诊疗量、大型设备检查费、医保患者负担则呈现了“五下降”趋势。
雷海潮特别提到,北京医改新政没有要求医疗机构自我消化一定比例的药品加成收入损失,医保也没有调减参加改革医疗机构的医保总额支付标准,并且给予一定的增量额度,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做好控费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结余。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
医疗市场或可实行“双轨制”
医疗服务通胀是全球性的长期趋势。刘国恩在论坛中提到,任何国家都不得不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约束,资源的配置问题便成为了业界讨论的中心。
多年来,我国应形成怎样的医疗竞争环境在经济学界备受争议。刘国恩提出“医疗双轨制”,即医疗服务市场由管理竞争主导,医疗要素市场由市场竞争主导。他认为,“双轨制”更适应医疗市场的多元性,政府干预的边界更加清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服务主体能动性和竞争优势。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CEO宋金松:
北大医疗将实现三个转型
五个月前,宋金松履新北大医疗产业集团CEO,在论坛上他透露,北大医疗正准备在全国“下一盘大棋”。
宋金松介绍说,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战略定位是,在中国社会资本办医领域具备现代化医院管理输出能力和新技术创新孵化能力;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和健康险体系;在制药领域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成为国际化的大健康龙头企业。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将实现三个转型:传统的医疗服务板块转型为大健康板块;以北大医疗产业园为主的医疗地产板块转型为创新创投板块;打造一个全新的北大医药,集中力量专注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仲强院长:
论坛旨在为社会办医“谋思路、想方法”
作为东道主,同样也是新型社会办医探索者和实践者,陈仲强深刻地体会到开放的行业环境、有力的政策支持是社会办医疗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自身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是决定发展成败的根本所在。
陈仲强表示,有鉴于此,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搭建起一个“融通智慧、共享共赢”专业交流平台,着力为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谋思路、想方法”,以期实现互助共赢、携手发展,这也是举办本次高峰论坛的要义所在。
9月2日下午及9月3日上午,还分别进行了以“医院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医疗机构集团化•国际化”、“学科与人才”及“品牌与生态”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会议。
“医疗机构集团化•国际化”分论坛中,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贾绍友,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黄翼然,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副总裁孙建,晋商联盟执行总裁、晋商医疗总裁薛东波,首都医疗集团总裁隋国平分别以中西医院文化碰撞下的“邵医模式”,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运营探索与思考,营利性大型综合医院办院策略的探索,北大医疗投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龙煤集团40家医院改制经验谈,新医改下的国企办医路径和体悟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并现场发起高峰对话,共同探讨“医疗集团规模化和国际化”。
“学科与人才”分论坛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杨雪松、副院长冯岚,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院长顾国明,泰禾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红分别以强院之本:学科建设,如何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关于医院智能化的一些思考,北大国际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亚专科与专病人才的培养,民营医院学科发展战略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并现场发起高峰对话,共同探讨“医院内培人才策略”。
“品牌与生态”分论坛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院长陈肖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彭义香,微医集团高级副总裁何超,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公共关系部主任续岩,首都医疗爱育华妇儿医院董事长范子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药剂科主任段京莉;惠每医疗集团高级副总裁阳红分别以打造优势突出的“标签化”明星医院,医改新形势下大型公立医院学科管理创新与实践,互联网+打造中国全科医学新品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品牌建设探索与思考,爱育华的品牌塑造从零到一,医药分开改革下的药学服务模式创新,根植梅奥知识理念、构建中国优质医院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并现场发起高峰对话,共同探讨“医院品牌脱颖而出之路”。
9月3日下午,各参与专家及代表组成参观团到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听取了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并分别在门诊大厅、儿科、急诊科、综合诊区、病房、临床能力培训中心进行了参观。
会议受到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管理者、投资机构负责人的热情参与,代表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社会资本办医领域起着引领作用,今后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把经验运用到实际经营管理中。
此次高峰论坛是对2016年中国社会办医峰会暨首届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年会的延续和继承。今后,北大国际医院还将持续促成和推动该活动落地,每年设置不同主题,邀请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院方高管、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商中国医院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共谋中国高端诊疗服务健康发展的良策,打造医疗健康领域的品牌活动。
在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和持续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该活动对于深入探寻和系统展望我国社会办医在新形势、新阶段、新环境中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维度政策探讨和实践探索,共同谋划我国社会办医的新未来。